新闻公告

**陆军的中国观:轻视中国

2009-06-09

    明治维新以后,**屡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陆军便是急先锋和具体实行者。而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与其中国观有着紧密联系的。自鸦片战争后,因中国的国势衰微和**的日益强盛,**逐渐从崇敬中国的范式中淡出,开始形成一种轻视中国的观念。正是这种轻视中国的观念,引导着**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并最终走上全面侵略中国的道路。

一、轻视中国

鸦片战争的失败,极大冲击了**人的中国观。**人中国崇拜观念以很大修正的契机是,始于1840年中国在南京与英国缔结城下之盟,以至割让香港的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等一系列事情。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开始让**从中国崇拜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中国败于英国,幕府藩主深表震惊和失望。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在听到清朝咸丰皇帝蒙尘承德时,曾感慨到:“万没想到,清国竟至惰弱如此,真乃柔弱之国也。以彼国土之辽阔,岂无忠臣义士?自先年鸦片之乱兴,已过数年,而内政仍然不整。……实不知羞辱之甚也。恐早已病入膏肓,无可救治也。如此,因中国国势之衰微,使**人的中国观开始发生转变。此后,**开始关注中国现实,而不再沉溺于古代强盛和虚幻的中国。为此,幕府派遣商船千岁丸前往上海。随同前去的幕府官员和武士,通过他们自己的亲眼目睹,记下了对中国的印象:“凡逃避贼乱而来之难民……饥渴交困……且政府无力救助,饿死者每日不绝于途”,“可知清国之乱政矣。关于中国的军事情况,他们看到枪支尽为中国制造,甚不精巧。西洋之兵法和器械皆无,只有兵营为西洋之样式。”“藩士们看到昔日的'天朝上国'在洋人面前的屈辱,除愤愤不平之外,又对某些中国人的软骨病甚为不满,由此滋生出对华人的蔑视心理。他们将这些见闻传至**国内,由此极大改变了**人对中国的认识。许多人对中国的态度由尊敬变为不甚尊敬,甚至鄙视,一些政治眼光敏锐的人甚至对在西方列强面前惟知步步退让的清朝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感到了失望和绝望。总之,“千岁丸的上海之行,**对中国更加失望和蔑视。

    另一方面,**则自明治维新以后,通过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的实行,逐渐走上富强的道路。一方面力图修改与西方各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然遭到失败。另一方面却开始将触角伸向邻国,企图失之西方,补于东方。自1874年制造侵略台湾事件以后,**步步为营,利用武力恐吓韩国、中国,妄图和西方各国并驾齐驱。于是,经过一番筹划,终于在1894年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尤其是陆军,他们亲自接触了中国军队,对其有了清楚的认识。如果说战前**陆军对中国的军事力量尚有所顾忌,朝野上下有一种赌国运的心理的话,此战过后,他们则完全消除了这种看法。认为中国已经腐败不堪,军事力量更是不堪一击。如此,“敌视中国、蔑视中国、鼓吹'**主义'的思想空前泛滥。**被进一步推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道路。”⑦正是甲午战争后所形成的这种轻视中国的认识,使得**在其后的侵略中肆无忌惮。吉野作造也曾这样描述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观的变化:“我们的前辈……尽管有时把中国视为新文明之敌……加以轻侮,但也承认其在长期的国际对立中作为一个强国的威力。但是到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以后,(**)……认定中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一无是处,并表现出毫无顾忌的侵略态度。甲午战争的失败,招致了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一如藤村道生所说:“清国因战败而暴露了它的虚弱性,并且为了借助列强的势力来阻止**的要求,反而把过去只限于染指清帝国边境的列强进一步引向了本土。

 此后**愈益不将中国放在眼里,甚至于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国进行了战争。而清政府却在战前宣称彼此均系友邦”,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还宣布自守局外中立另一方面,“因日俄战争的胜利,**国力、国威得到提升,而与此对比的则是支那的弱势愈来愈甚。无论**政府,还是国民都痛切地感受到了。”⑩如此,**陆军则更为轻视中国。清朝日渐衰弱,威令不行,几近灭亡。军阀诸势力亦呈对立抗争之势。'支那仍是很难看到统一前景的分裂的弱国,如果放置不管的话,就会被列强分割侵占或统治,这一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一认识成了此时**各界的对支观。简单地说就是视支那为弱国,轻视支那。王晓秋也说:“自从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胜利之后,一些**人狂妄自大,越来越轻视中国人。